晴望川:深秋防“秋燥” 推动主题教育温润人心

发布时间:2023-11-08 08:37:23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意思是秋天,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天气变冷、空气湿度下降,病邪极易从口鼻入侵,“秋燥”的困扰也会随之而来。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破题解题、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切不可让“秋燥”牵绊住前进的脚步,要及时补充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的水分,推动主题教育浸润人心、见行见效。

徐徐图之,补足政治理论之水。“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思想统一就没有基础,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热火朝天的投入,结果遇到问题就急躁懈怠,最后敷衍了事。有的党员干部利用手机看文章,美其名曰“碎片化学习”,实则对时间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管理,反而把大把时间浪费在短视频、游戏和社交软件上,理论学习如囫囵吞枣一般,虽然尝了,但不知道什么滋味。理论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仅靠一时的热情很难坚持,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党员干部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认真剖析自己的现状,紧密结合工作职责需要,科学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表,今天能完成什么目标,今年能达到什么水平……熟读精思、徐徐图之才能吃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进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躬行践履,补足调查研究之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宅”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出台的文件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实施,最终会与群众渐行渐远。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中,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一百四十九个生产大队中的一百二十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正是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使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今天党员干部依然要秉承焦裕禄精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去掉“官腔”,脱掉“官服”,褪掉“官气”,奔向广阔天地,触摸田野脉络,深耕基层一线,看群众的吃穿住行,读群众的脸色情绪,才能掌握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拿到第一手资料后,要因地制宜谋划事业和工作,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

刮骨疗毒,补足检视整改之水。《三国志》记载:关羽被乱箭射中,左臂重伤,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大夫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我们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抓好检视整改也是为了清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党员干部要自觉对标对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制作问题清单,找到“病灶”,才能对症下药。下决心刮骨疗毒,就不能浮于文山会海,做表面文章,要真刀真枪、动真碰硬、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取得实效。想要根治顽瘴痼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确保“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做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的工作,防止问题反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