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进入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以后,昼暖夜凉对农作物的干物质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因而庄稼成熟很快。暑云散,凉风起,五谷丰登,在这个即将迎来收获的节气里,青年干部应当细品“处暑三候”中蕴含的道理,汲取养分,不断丰盈自我,迎来丰收。
一候鹰乃祭鸟。初秋,老鹰感受到了肃杀之气,开始大量捕食鸟类摆放于四周,然后再享用。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秋天,是属于雄鹰的季节,它们视野宽阔,视力敏锐,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猎物。青年干部也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在时代赋予我们的广阔天空中,练就一双“鹰眼”,学会观大势,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聚焦重点难点优解破题,避免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局面。也要敏锐地观察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办事原则,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候天地始肃。秋天,万物开始凋零,天地间的肃杀之气开始昌盛起来。《吕氏春秋》中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骄傲自满,欲望无尽。7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空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青年干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合理清醒的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缺点,既“知不足”,也要“不知足”。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鞭策我们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提醒我们要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不盲目夸大优点,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如果自视过高,变得盲目自信狂妄自大,不仅会固步自封、迷失自我,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会的损失。因此,青年干部要脚踏实地,避免骄傲自满和浮躁的思想作风,练就扎实本领。要保持空杯心态,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做到“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意思是说,处暑节气,各种谷物陆续收割、晾晒、贮藏。此时,水稻即将抽穗扬花,农民们要最后一次把关“提稗子”,还要抓紧蓄水和土地保墒,防止秋种和来年春播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作物的播种与生长。“禾乃登”是作物时序,也是土地给农民辛苦劳作的答案。青年干部不能只看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更要看到农民前期坚持不懈的劳作与付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接近成功时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如果有了一点点成果就开始懈怠,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那么再好的愿景也会落空。如今,我们正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征程上还会有更多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青年干部务必要保持赶考的清醒,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魄力攻坚克难,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昼无为、夜难寐”的精神状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干事创业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