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兰州新区:在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20 11:37:04  

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发布题为《兰州新区:在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文章,充分肯定兰州新区改革发展成就。


兰州新区紧扣“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个战略定位,在服务甘肃发展新格局、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中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实体经济“主战场”、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超过20%,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01%。


深化系统改革

推动营商环境新改善


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立足区域大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区县(皋兰县)融合发展思路,开展跨区域国土空间布局研究,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面积稳定的同时,实现增加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减少撂荒地、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生态服务功能、省会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市发展的“三增、三减、三提升、三保障”目标,为兰西城市群建设提供充足发展空间。


二是立足项目快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与20个省170个市县区成立跨省通办联盟,实现140项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项目落地时间缩短1/5以上,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16%。全省率先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建立土地要素供给方式、效益评价、使用权退出全生命周期土地管理机制,用地效益显著提升。


三是立足绿色高标准优化金融服务。着眼服务“双碳”目标,用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字招牌”,发布实施绿色金融地方标准,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搭建甘肃首家“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设立首支总规模30亿元绿色基金及首支1亿元规模绿色化工子基金,绿色贷款余额达141.8亿元。


做强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始终把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坚持“引、扶、育”结合夯实产业基础,坚持“由小到大、由低向高、由单一向复合”逐步推进延链补链,以“五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抓产业规划。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发展新优势,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是抓园区建设。高标准打造150平方公里绿色化工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新落地项目60个、总投资243亿元,巨化集团、东方希望等领航企业成功签约。高起点规划50平方公里光气产业园,着力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全面启动20平方公里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建设,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70亿元。


三是抓升级改造。大力引进节能环保、核能配套等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兰石超高温熔盐制备技术及装备、大成光热发电装备等在国内重大新能源项目中示范推广,秦川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四是抓新兴业态。加强关键领域材料创新,加快建设特种合金材料、高分子化学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宝武、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德福铜箔由年产5万吨增至20万吨。开展“东数西算”工程试点,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着力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主承载地。


五是抓特色培育。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申联全球首条合成肽疫苗生产线建成投产,西北首个医药物流产业园入驻企业近千家。大力发展全域现代农业,日产30万枝鲜切花热销全国、走出国门,现代农业示范园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建成投用设施大棚近万座,新希望200万头生猪、兰牧工商万头奶牛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种养加、产供销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加快构建。


集聚创新要素

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


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抢占西北地区科技创新制高点,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立足打造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新建博奥医学检测病原微生物快检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0个。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6种高端精细化学产品填补国内空白、83种替代进口、68种出口外销。


二是强化成果转化。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项目增长5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3%,快速推动先进催化技术、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碳减排技术等一批成果转化应用,重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投运,首台镍基材质冷氢化反应器打破外企垄断,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果向内蒙古等地推广。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实行柔性人才引培制度,健全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机制,以优质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集聚,重点引培一流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研发人员3万多名,申请各类专利千余项。加快推进16平方公里科教园区建设,入驻师生近10万人,向社会输出专业技能人才5.3万名、就业率达95%以上,为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积极融入“双循环”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面提升综保区、空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一区两港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功能,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


一是高质量推动综保区发展。进境种苗、冰鲜水产、水果、粮食、肉类、活体动物等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高水平运营,首单德国进口整车保税仓储业务落地,保税物流业务增长2倍,加工类贸易增长70%,全省外贸增量贡献率达50%。


二是高起点布局临空经济产业。依托中川国际机场空港口岸优势,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积极拓展“空中贸易走廊”,与巴西航空、瑞丽航空等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畅通与中亚、西亚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空中商贸物流通道,在西北地区率先推广“两段准入”通关模式,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1%。


三是高水平打造物流集散中心。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集散功能,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西北首个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稳健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向贯通,“甘肃—山东—拉脱维亚”物流新通道成功打通,首开巴斯夫“德国—兰州”中欧化工班列,到发国际货运班列同比增长167%。



来源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
编辑丨贾彦虎 马艳芳